出品 | 搜狐健康
(相关资料图)
作者 | 吴施楠
编辑 | 袁月
引言:医生治病救人,患者求医问诊,有一张特殊的“处方”始终贯穿着整个过程,它就是医学人文。2023年医师节,北京大学肿瘤医院联合搜狐健康推出特别策划—— 我的医学人文处方,四位来自北京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的主任,倾情讲述医学人文内涵,展现关爱、共情的医者力量。
沟通是良方
孙红是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的主任。从科室名字不难看出,孙红及其团队每天打交道的多是老年人和寻求中西医治疗的肿瘤患者。
患者群体的特殊性,给孙红带来了更多挑战。老年病人、晚期病人通常伴有多种基础疾病,治疗过程中,他们的诉求可能更多,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也更强。
医学人文该如何发挥应有的作用?孙红认为,面对患者,尤其是特殊群体,医生必须要有同理心,尽可能感同身受,理解他们的痛苦,想法设法去帮助他们减轻痛苦,更重要的是,主动沟通。
“要清楚的告知患者,我能够怎样帮助他们,能帮到什么程度,尤其当患者期望过高时,更需要沟通。毕竟医学是有限的,作为医生,要尊重科学,更要尊重生命。”在孙红看来,沟通不仅是为了增强患者的信心,也是要和患者共同面对疾病。
事实的确如此,很大程度上,沟通是否顺畅,决定了医患关系的走向。
谈到医学人文的具体工作,孙红觉得自己和团队成员,都没有刻意提出一定要做什么,怎么做。“人文关怀应该是渗入到整个医疗过程,或者医学的方方面面,它并不是仅局限于在哪一个过程当中。”孙红说,多年来,医学人文理念早已融入到科室的每一个角落,夸张点说,就连呼吸都能闻到“人文的味道”。这样的氛围不是刻意营造的,而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氛围比规定更重要。
症状管理是“天大的事儿”
无论是治病还是治心,医学人文最终目标都是要帮助患者减少痛苦、少受罪。结合自己的专业领域,孙红一直在倡导的是做好患者的症状管理。“在旁人看来症状管理并不像抗肿瘤治疗那么重要,对患者来讲,这就是‘天大的事儿’。因为他们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这种痛苦,特别是癌痛。”
五六年前,孙红接诊了一位肺癌患者,在外院进行四个周期的化疗结束后肿瘤发生了进展,每天都在高烧、吃退烧药、发汗、又发烧的循环中度过,身体状态非常差。不仅如此,患者还有严重的咳嗽和疼痛。患者和家属觉得“没救了”,才想着来吃点中药试试。
这是很多肿瘤患者和家属存在的一个误区,走投无路时才想起来还有中医的办法。其实一旦进展到这个程度,中医药能发挥的作用也非常有限。尽早配合中医药治疗,特别在症状控制方面,才有可能获得最佳效果。
面对这位患者,孙红还是决定帮助患者控制症状,尽可能争取多一点时间。幸运的是,结合中西医治疗方案和用药剂量的调整,两周后患者疼痛、发热、失眠等症状有了很大好转,生活质量立刻就有了变化。
“症状控制是医学人文落地的具体实践,环环相扣。”孙红觉得,医生得把人作为一个整体,我们要关注的是这个患病的人,控制症状说白了就是为了让这个人感到舒适,减轻痛苦。
大医定要怀大慈悲
从古至今,医学人文在行医过程中从未缺席。
医圣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写过的一句话——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
“医生一定要怀大慈悲、恻隐之心。不能忘了自己的初心。”孙红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想着患者,帮助他们解除痛苦,而且要无欲无求,不能有任何私心杂念。
【科室介绍】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以中西医结合治疗肿瘤为特点,在肿瘤治疗的不同阶段根据不同治疗原则,进行中医辨证施治,发挥中西医优势互补作用,在有效控制肿瘤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患者的痛苦。
中西医结合科暨老年肿瘤科2018年被授予北京“市属医院医学人文建设示范科室”标牌,也是全国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多年来,在癌痛等症状管理方面做出大量工作,力争为患者提供规范的综合治疗,更好地减轻癌症患者痛苦,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